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

少读书,读好书


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,要多读书,将来才会有所作为。我们都认为多读书一定是对的。但是我却认为,要少读书,读好书。

如今时代不同了,走进书局,各类书刊琳琅满目。不仅纸媒体发达,网络媒体更胜一筹,有声书籍、视频影视教学等等,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。但是如此庞大的信息量,如果来者不拒的话,那我们的大脑就会变成一个垃圾桶,结果可能一无所获。所以我说,要少读书,读好书。

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,认真仔细的读一本好书远胜过囫囵吞枣的读十本书。真正的经典著作是要花时间仔细研读的,往往不能泛泛的看一遍就领会,而是要读好几遍才能体会并且记住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。

少读书有很多好处。专心的读懂一本好书,让人受益无穷,甚至影响人的一生。最重要的是,做学问往往是一通百通的。专注研究一本好书,能够令你触类旁通,如果日后再学习相关的知识,会发现一点即通。

另外,少读书能够让你心无旁骛,宁静致远,不必理会外界的纷繁嘈杂,左顾右盼。现代人的耐心越来越差,什么都要快,快就容易忘记,容易养成不求甚解的毛病,一知半解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。就象有些浮躁的年轻人,看上去好象什么都懂,一旦深究却发现一无长物。少读书能使人更加专注,自然内心清静安定,心定则增智慧,才体会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。

但是选择一本好书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在这个人人都能出书当作家的年代里,想找到一本好书真是如同浪里淘沙。所谓好书,首先必能丰富知识,开拓视野。俗话说“秀才不出门,便知天下事。”就是这个道理了。第二,能够提高修养,陶冶情操。第三,能够学到专业技能,增长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。

现代人爱读畅销书,但是畅销书不一定是好书。畅销只能说明它迎合市场的需求,但书的内容很多都空洞乏味,哗众取宠。希望能够让读者们看到更多有内容有价值的好书!

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

回京有感

我已经四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,上次回家还是在举办奥运会之前。今年春节我终于暂时告别吉隆坡,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—北京。

早在报纸新闻当中了解到中国的飞速发展,但只有当你走进中国,切身感触到正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变化,才会感叹:人类每天都在创造新的历史!

首先是我从机场刚走出来就迷了路,原先是搭乘机场巴士回家的,现在出现了“机场快铁”,于是乘坐快铁二十分钟就到家了。机场快铁是北京地铁的一条支线,现在北京的地铁线路四通八达,十分便利。而且政府为了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不论你去哪里,地铁费只要两元钱,如果你选择搭乘公共巴士,那就更便宜了。

我走在大街上,周围高楼林立,要不是看到古老的钟鼓楼,和一些保留下来的四合院,还以为自己身处他乡呢。路上的男男女女,个个穿着靓丽时髦,反观自己倒象个土老帽,应当换身行头来衬托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才般配。

城市发展如此之快,会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呢?这要去请教经济学家。虽然我不是经济学家,但是我能把我的感觉告诉你。家乡的朋友有的靠买卖房地产发了财,但是更多的人日子却是越过越紧。过去我总是到大商场去购物,满载而归,现在却觉得商场里所有的商品似乎都标错了价格,只有富翁才买的起,而我甚至连买菜也要斤斤计较了。

看到杂志上有一则笑话,说是有个人死后上了天堂,上帝承诺可以满足他的一个愿望。于是这个人说:“请你将日本岛炸沉吧。”上帝面有难色,说这很难实现,请他再提一个愿望。这个人便说:“那就请你帮我在上海买一套房子吧。”上帝想了想,说:“你把我的眼镜和地图拿来,我找找看日本岛在哪里。”

有时真的想不通,过去人人都穷,但是起码也能做到头顶有屋住,碗里有饭吃。如今国家富强了,有钱的人越来越多了,为什么老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困难,连房子都买不起了呢?

趣事两则


我已经去过了

女儿三岁了,我送她去读幼儿园。头两天有我陪读,表现还好。第三天,我不再陪她,由她一个人留在幼儿园,面对陌生的环境,陌生的面孔,她哭了整个上午。等我去接她的时候,孩子的两眼肿得灿若桃花。
第四天早晨,我对她说:“该去上幼儿园读书了。”她回答我:“我已经去过了,不用再去了。”我怔了一下,于是接着开始耐心规劝,可是任凭我怎么说,她就是不去了。哎,做父母的不容易啊!


刷牙的故事

周末,我把六岁的儿子送到家婆家中小住几日。儿子活泼乖巧,嬷嬷长嬷嬷短的叫着,颇得老人家的欢心。晚上,儿子在客厅里跑来跑去,家婆在卫生间里洗漱,门敞开着,一老一小两个人还在聊个不停。这时,儿子突然问:“嬷嬷,你在做什么?”
我在刷牙。”老人家答道。
哇,嬷嬷好厉害呀,能一边刷牙一边讲话。我就不能。妈妈你能吗?”
我也不能。”我笑着说。


2011年11月1日星期二

幼儿便秘偏方

材料:
一只青苹果;  四五片番薯叶;少量蜂蜜。

做法:
将青苹果和番薯叶用搅拌器打成果汁,加入少量蜂蜜。再加入适量的水稀释后,给幼儿饮用。
此方法对便秘非常有效,大人也适用。

2011年3月2日星期三

画像

我的爷爷住在上海郊区的乡下,祖祖辈辈务农,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。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,要算是培养我的父亲读到大学毕业。在他的房间里挂着一幅画,是一张细致的人物写生,画中的他坐在树下,饱经沧桑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,背后是一片广茂的稻田。说起这幅画像,还有一段有趣的回忆。

有一天,爷爷来到田间耕作,累了就在大道边的树下坐着休息。这时,从远处走来一个背着画夹的年轻人,见到爷爷以后就与他打招呼,说:“老人家,我是美术学院专业学绘画的,来到乡下写生。你愿意让我为你画一张像吗?一张像只要三十块钱。”爷爷就答应了。心想反正也是坐着休息,就让他画吧。年轻人拿起画笔,很认真的画起来,果然是专业手笔,不但将人物画的传神,而且很有艺术美感。爷爷眯着眼睛微笑着,心里暗想:今天运气真不错!有人白送三十块钱。

一个多小时以后,像画好了,年轻人双手拿给爷爷看,问他是否满意。爷爷高兴得点点头,说:“年轻人,不简单啊,画的真象!”
年轻人笑容满面的回道:“那就请您付钱吧。”
爷爷怔了一下,回过味儿来,问道:“是你付钱给我,还是我付钱给你啊? ”
“自然是你付钱给我啦。”年轻人礼貌的回答。
爷爷顿时火冒三丈,大发雷霆:“你说什么?你让我坐在这里一个多钟头,一动不能动,害得我草也不能除,水也不能喝,还让我付钱给你? 你知道三十块钱能买几十斤大米吗?”
年轻人被吓了一跳,连忙摆手,说道:“好好,钱我不要了。这幅画我白送给你好了。”说完,留下画便急匆匆地走了。真是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啊。

后来爷爷对父亲提起这件事的时候,心里仍然想不通,嘴里碎碎的念着:“难道会有人花钱做这种傻事吗?坐到腰酸背痛,还要给他付钱。”

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

远去的伤感情歌


年少时爱故作深沉,明明所知甚少,却装出一幅无所不知的样子。明明生活得很愉快,却很少给人一张笑脸,自认为那就是酷。当初爱穿黑色的衣服,不喜欢鲜艳的颜色,却不知道人老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穿黑衣服,却再也不能打扮得花枝招展,被人笑话是“老妖精”。

青少年时期最爱音乐,我也象其它的年轻人一样喜欢听情歌,唱情歌。最喜欢的是伤感的情歌,越是悲伤的让人流泪就越是喜欢。嘴里不时的哼唱着,陶醉其中,好象自己阅尽沧桑,经历过苦痛的爱情似的。

当人到中年,真正经历了人间冷暖,世态炎凉,脸上的皱纹和心里的烙印都增加了以后,才真正对生活有了体会。这时的我学会了微笑着面对痛苦,可是再也不喜欢伤感的情歌,各种悲剧电影或者小说也统统靠边站,我只喜欢看喜剧,只喜欢听欢快的音乐。因为我希望在生活中能够远离悲伤痛苦,多些欢欣喜悦。

那伤感的情歌已经在记忆中远去了,想起当初那个年少轻狂的我,不禁有些留恋,那个时候憧憬着走遍大千世界,向往着情歌中才有的爱情,一切都是完美的。就算是遇到挫折或失败,也会潇洒的挥挥手,画上唯美的句点。那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啊。

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

快与慢

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,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。当驾车取代了步行;当三维立体彩电取代了老旧的黑白电视;当全新的IPHONE面世,无线上网令我们随时随地获得各种资讯的时候,我们正享受着高科技时代带给我们的各种便利。

但同时,我又觉得自己活得好累。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,不被社会所淘汰,我除了挣钱养家之外,还忙碌着学习各种知识,恨不得明天就成为通晓宇宙万物的百科全书,但是很快就发现人脑不是电脑,欲速则不达,到头来收获甚微。

后来我精疲力尽的停下来,望望身边退休在家的老父亲,颇有体会。他每天慢悠悠的养花种草,喝茶聊天,心情好的时候上网看看报纸,听几段女儿帮他下载的戏曲。他也在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,逍遥自在得很。

其实生活原本不必太紧张,慢节奏的生活也不会令老天塌下来。相反,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,而且能够留给人更多的时间思考,体会生活本身的内涵。诸葛亮说:“澹泊明志,宁静致远。”让生活慢下来,我们生活的会更加从容,更加精致。